为响应国家号召,公司教师积极参与全球卫生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。2019年9月28日至10月8日,公司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董惠芬教授、赵琴平副教授,受埃及西奥多·比尔哈慈研究所(Theodor Bilharz Research Institute)所长Waffa Kandeel教授邀请,赴非洲开展合作研究,为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指导。期间,公司教师考察了当地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,了解了现场检测水中血吸虫尾蚴的方法;采集了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双脐螺,并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,指导其开展灭螺药机制研究的样本采集与处理;参观了该所医学贝类系的螺类室内培养室与野外实验基地,并提出了养护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;在合作协议框架下召开了以“New trend in snail control”为主题的第一次工作会议,双方对化学灭螺、工程灭螺、生物灭螺等方面进行了交流,赵琴平副教授还做了题为“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Schistosoma and intermediate snail hosts in China: implication in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 by multiple hosts”的报告,指导该所科研人员进行种群遗传学研究,受到对方人员的高度评价和关注。此外,还讨论了后续的互访和合作研究计划。
埃及不仅有曼氏血吸虫流行,还有埃及血吸虫分布,西奥多·比尔哈慈研究就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德国科学家Theodor Bilharz在开罗发现埃及血吸虫而命名。其成立于1964年,为非营利性国立医学研究所,一直致力于埃及和非洲地区热带病的防治。公司在校国际合作培育项目支持下,积极参与全球卫生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,于2019年1月与该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,以期在血吸虫病等热带病防治研究中开展交流和合作。

(撰稿:赵琴平,摄影:董惠芬,审稿:蒋明)